無損檢測是利用聲、光、磁和電等特性,在不損害或不影響被檢測對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檢測被檢對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勻性,并給出缺陷的大小、位置、性質和數量等信息的技術手段。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無損檢測方法及其使用的設備和原理:
一、射線檢測(RT)
原理:利用射線(如X射線、γ射線等)在穿過物質的過程中會發生衰減的特性來檢測材料內部或表面的缺陷。
設備:射線探傷機,如X射線機、γ射線機等。
應用:適用于檢測材料內部的缺陷,如裂紋、夾雜、氣孔等,以及焊接接頭的質量。
二、超聲波檢測(UT)
原理:利用超聲波在材料中傳播和反射的特性來檢測材料內部缺陷或異物。
設備:超聲波探傷儀,如A型超聲(A掃描超聲,A超)、B掃描超聲(B超)、C掃描超聲(C超)、超聲衍射(TOFD)、相控陣超聲、共振超聲、電磁超聲、超聲導波等。
應用:適用于檢測各種材料(如金屬、非金屬、復合材料等)的內部缺陷,如裂紋、疏松、夾雜等,以及測量材料的厚度。
三、磁粉檢測(MT)
原理:對被檢測材料內部施加磁場使其磁化,然后在工件表面撒上磁粉觀察磁粉分布變化,進而達到對材料缺陷分析判斷的目的。
設備:磁粉探傷機,以及磁粉、磁懸液等耗材。
應用:適用于檢測鐵磁性材料表面或近表面的缺陷,如裂紋、夾雜等。
四、滲透檢測(PT)
原理:基于液體的毛細現象和固體染料在一定條件下的發光現象,對檢測工件表面缺陷進行分析判斷。
設備:滲透劑、顯像劑等耗材,以及滲透檢測裝置。
應用:適用于檢測各種材料表面的開口缺陷,如裂紋、冷隔、夾雜等。
五、渦流檢測(ECT)
原理:利用電磁感應原理,當載有交變電流的試驗線圈靠近導體工件時,由于線圈產生的交變磁場會使導體感生出電流(即渦流)。渦流的大小、相位及流動形式受到工件性質(電導率、磁導率、形狀、尺寸)及有無缺陷的影響產生變化,反作用于磁場使線圈的電壓和阻抗發生變化。
設備:渦流檢測儀。
應用:適用于檢測導電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如裂紋、腐蝕等。
此外,還有其他無損檢測方法,如聲發射檢測(AE)、熱像/紅外(TIR)、泄漏試驗(LT)、交流場測量技術(ACFMT)、漏磁檢驗(MFL)、遠場測試檢測方法(RFT)等。這些方法在特定的應用場景下都具有獨特的優勢。
總的來說,無損檢測方法的選擇應根據被檢測材料的性質、缺陷類型、檢測要求以及檢測成本等因素綜合考慮。同時,各種無損檢測方法都有其適用范圍和局限性,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需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和使用。